查看原文
其他

武汉市文联主席池莉:今天只有一个强烈的悲壮的呼吁!

池莉 有思健康 2022-05-29



池莉口述,何映宇整理


今天只有一个强烈的悲壮的呼吁——已经呼吁多天了不见城市采取切实隔离措施与行动到社区!人们为了买食品蔬菜还在超市拥挤,极容易造成再次感染传播!今是武汉封城隔离第二十天了,早已经就满了十四天最长潜伏期,但武汉疫情还在蔓延攀升!为什么不能“配给制”送菜到社区?!公交车和单位公车都闲置着,为什么不动用全社会力量进行彻底隔离?纵然有再多医疗支援,抵挡得了烈性传染病的不断再传播吗?!


眼下新型冠状病毒爆炸式的传播方式,是教科书上都没有见过的。对待烈性传染病,唯一的方式就是隔离,继续隔离,将隔离进行到底。所有隔离家庭急需的粮食蔬菜,我建议有条件的社区,直接从蔬菜公司的田间地头或者仓库送到各个社区,然后以“人不见人”的方式扫码交易,老弱病残家庭的粮食和蔬菜,由社区工作人员送上楼;没有条件的社区居民,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到活跃在附近社区的骑手小哥,依然以“人不见人”的方式付费交易,请他们把粮食和蔬菜送到家门口。“只有让病毒吃不到人,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才可能慢慢被饿死!”


“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。天气非常闷热,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,有走暴迹象。走暴不是预兆,在我们这个城市,夏天的走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”这是我写的《霍乱之乱》的开头。


《霍乱之乱》写于1997年5月21日的汉口,发表于1997年第六期《大家》杂志,这是来自于我个人专业工作经历的小说。我曾经做了三年的流行病防治医生,当我不得不离开卫生防疫部门的时候,我觉得我应该把自己的担忧写成一部小说:人类尽可以忽视流行病,但是流行病不会忽视人类。我们欺骗自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。


若干年后,我亲身经历了这样的“代价”。


2020年1月22日夜将近23点的时候,单位突然来电话,紧急通知:从明天起,武汉市民实施隔离。我立即将家中食品蔬菜分为十四天的等分,每天少吃一点,吃得尽量简单一点,争取不要因为买菜而必须外出。但让我痛心的是,我看到不少人因食品短缺,去超市买菜,超市里可怕的是人与人接触,会造成再次传播与扩散,直接影响你和家人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,很可能导致武汉隔离前功尽弃。所以我在自己的生活小区微信群里发出了《给物业与业主的6条建议》,建议大家管住双腿,共同努力。我学过公共卫生,参加过流行病封锁隔离防治。我知道流行病最基本、也是最根本的专业知识就是——早发现、早隔离才能最有效防止病毒传播!尽管今天科技发达,这还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传统方式。只有让病毒吃不到人,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才可能慢慢被饿死!


我现在是所在生活小区的一名热心义工。最近比平时的写作生活更加忙碌。在大难面前,人人都要有慈悲怜悯之心,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要竭尽所能帮助他人,做一些具体有用的、对防疫有利的事情。


在这场天灾面前,我们每一位市民都要反思:我曾经做错了什么?我生活方式的对与错在哪里?我怎样与大自然相处的?我为什么非要吃野味?这次疫情公布是否有延误?应该如何纠正补过?只有有效的、深入的反思才能不让悲剧再次发生。


发生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,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并已向全国扩散,这是相当严重的疫情了,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,这绝不是危言耸听!但还是有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


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宣泄情绪,讲大道理,也不需要高调的口号,需要的是我自己应该怎么做,才能够对防疫有利。这段时间,我也看到还以爱的名义、情的借口,大肆地泛滥爱与情。一时间,无数人,通过微信、抖音、微博,发表无数条煽情文字。爱与情,都是好东西,然而绝对不可以滥用。这是一场战争,战争必须让愚蠢无知廉价的爱与情走开!唯有将严格隔离坚持到底,人类才有可能赢得胜利!

<本文完>


以下为附文:《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:一半以上患者早期不发热,最长潜伏期24天,基于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》(由量子位报道,以供部分读者进行研究参考)



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:

一半以上患者早期不发热,最长潜伏期24天,基于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


最新新冠病毒的研究,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,钟南山团队出品。
这篇刚刚预印发布的论文中,钟南山及其研究团队分析了1099病例后,得出最新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:
只有43.8%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,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.9%。
他们还在论文中指出,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,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。
钟南山团队还在论文中披露如下研究结论:
  • 一些感染患者中却存在正常的放射学表现,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.4%;

  • 疾病潜伏期中位数只有3天,最长达到了24天,不能排除“超级传播者”的存在;

  • 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了作用,这也意味着粪口传播也是有可能的…

而且,他们也在论文中断开了新冠病毒与肺炎的联系,而是把这一病症称之为2019-nCoV ARD,新冠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。
因为他们得出结论,肺炎与否,不必纳入临床症状…
这些结论基本上刷新了当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,对抗击新冠病毒带来了新的参考,也是钟南山团队在新冠病毒疫情以来首次以论文形式发表研究成果。
所以这究竟是一篇怎样的论文?通过哪些样本案例?如何得出上述结论?

迄今最大规模的临床样本分析

2月9日,钟南山团队在论文预印本网站“medrxiv”发布最新论文,披露了这些研究成果。
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
没有精致的排版, 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,对2019-nCoV ARD的临床特征 (实验室确诊病例)进行了回顾性研究。

实验数据

在实验数据方面,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样本
包括截至1月29日,来自31个省级行政区的552家医院,共计1099例患者样本。
潜伏期定义为:从接触传播源到出现症状的时间。
流行病学特征(包括近期接触史)、临床症状和体征,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,都是从电子病历中提取。
放射学评估,则包括胸部X光或计算机断层扫描。
实验室评估,包括全血细胞计数、血液化学、凝血测试、肝肾功能、电解质、C反应蛋白、降钙素、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。
2019-nCoV ARD的严重程度,即是否重症,根据国际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来确定。
主要的复合终点是进入重症监护病房(ICU),机械通气或死亡。次要终点包括死亡率,从症状发作到复合终点的时间及其每个组成部分。
他们也在论文中指出,由于临床观察仍在进行中,因此未将固定时间范围(即28天内)应用于这些终点。

统计方法

论文中,根据美国胸科协会入院指南,将患者分为严重和非严重的2019-nCoV ARD。
其中,连续变量以均值和标准差,或中位数和四分位距(IQR)表示。分类变量被总结为每个类别中的计数和百分比。
检验方面,连续变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,分类变量适当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。
对于住院病例中复合终点的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,采用的是Fine-Gray竞争风险模型,其中恢复是竞争风险。
灵敏度分析,则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。
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接触史、年龄、异常的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,以及并发症的发展。
此外,他们还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,例如性别和吸烟状况纳入了最终模型。

重新审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

人口及临床特征

在论文分析样本的截止时间1月29日,所有1324名患者中,222人(16.8%)有疑似诊断,因此被排除在外。
由于原报告的不完整性,缺少3例患者的核心数据集(包括临床结果和症状),因此报告从31个省(市)的552家医院中筛选出了1099例2019-nCoV ARD患者,如下图所示。
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如下表所示。
2.09%是医疗工作者;1.18%的患者有接触野生动物史;31.30%有近期到过武汉;71.80%有接触过武汉人。
武汉市本地居民483例(43.95%)。武汉以外地区26.0%的患者最近没有去过武汉或与武汉人接触。
中位潜伏期为3.0天(范围为0至24.0)——要比此前研究发现的更短。
在本次研究中,联合全国多中心确诊1099例例患者数据来看,潜伏期最短为0天,最长可达到24天,中位数据为3天。
其中,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最长“24天”的潜伏期,也引发一定争议。
2019-nCoV ARD的诊断跨越整个年龄谱。中位年龄47.0岁(IQR, 35.0 ~ 58.0岁),女性占比41.9%,年龄在15岁以下的患者占0.9%。
发烧(87.9%)和咳嗽(67.7%)是最常见的症状,而腹泻(3.7%)和呕吐(5.0%)很少见。25.2%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潜在的疾病(即高血压、慢性阻塞性肺病)。
但他们发现,在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,只有43.8%表现出了发热症状,因此也得出结论: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,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。
入院时分别将926例和173例患者分为非严重组和严重亚组。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。
此外,与非严重病例相比,重症病例中任何潜在的疾病明显更为常见(38.2% vs. 22.5%, P<0.001)。
两组患者的暴露史无明显差异(P>0.05)。

入院时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

下表展示了患者入院时的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。840名病人在入院时接受了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,其中76.4%表现为肺炎,这也意味着,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.4%。
926例非重症患者中的221例(23.87%),和173例严重患者中的9例(5.20%),并没有放射学异常表现,而是通过症状和RT-PCR阳性结果确诊(P<0.001),所以在诊断方面,需要多管齐下。
严重病例在胸部X光及电脑断层摄影上的影像异常较非严重病例更为明显(P<0.05)。
入院时,82.1%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,36.2%的患者血小板减少。总体来说,33.7%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。
大多数患者表现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,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、肌酸激酶和D-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情况较少见。
与非严重病例相比,严重病例具有更显着的数据异常,即白细胞减少,淋巴细胞减少,血小板减少,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(所有P值均小于0.05)。

治疗和并发症

总体而言,分别有38.0%、6.1%、57.5%和35.8%的患者开始接受氧疗、机械通气、静脉注射抗生素和奥司他韦治疗。
18.6%的患者使用了全身性皮质类固醇,重症组比非重症组更多(44.5% vs 13.7%, p<0.001)。
5例重症患者采用体外膜氧合,非重症患者未采用体外膜氧合(P<0.001)。
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(79.1%),其次是ARDS(3.37%)和休克(1.00%)。严重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严重病例(94.8% vs. 72.2%,P<0.001),如下表所示。
临床结果
进入ICU、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.00%、2.18%和1.36%。这相当于67例(6.10%)患者达到复合终点,如上表所示。
单变量竞争风险模型的结果表明, 严重肺炎病例白细胞计数大于4000 /mm3,胸部X光检查间质异常与复合终点相关。
最后,他们也在论文中总结称,严格及时的流行病学措施,对于遏制疾病的迅速蔓延至关重要。
所以大家还是要戴好口罩,勤洗手呀~
钟南山团队也表示,他们也在继续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(例如,蛋白酶抑制剂,瑞德西韦,干扰素)来治疗这种新出现的急性呼吸道感染。
最后,送上论文传送门:
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
https://www.medrxiv.org/content/10.1101/2020.02.06.20020974v1

本文作者 l 池莉,整理 l 何映宇
总策划|包思成,采编总监|杨丝淇,编审|姜涛
本文图片来源:Pixabay,摄图网

有思健康  疫情专刊

 给每个人真实可靠的一线信息(可点击阅读☕️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